分享到:

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2023-03-22 15:10 来源:
【字体: 打印 阅读量:29754

                

赵  薇

     “文革”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1966年1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被迫停止一切活动。196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停止全总工作的决定。受此影响,全国各级工会组织也逐渐被造反派夺权,工会干部被打倒,财产被分割,工会系统陷入瘫痪。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党和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会组织系统及各项工作也逐渐恢复。但由于当时党内“左”倾思想尚未完全清除,导致政治上拨乱反正受到阻挠,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各项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态势,恢复后的中国工会将如何摆脱困境、顺应潮流带领工人阶级完成新的时代任务?党中央、全国各级工会、工人阶级希望能够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全国的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指明前进的方向,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工会九大”)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了。
      一、“工会九大”的筹备工作
    “文革”期间,工会的正常工作遭到严重冲击,工会组织被造反派篡夺,其紧密联系党和群众的作用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党中央非常重视恢复群众组织的作用。党的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表示要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要整顿和建设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1978年3月,胡耀邦代表党中央召集工、青、妇三家负责同志就召开各组织的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座谈。胡耀邦指示,召集全国代表大会主要任务包括有: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工青妇工作的破坏;根据党的十一大路线,阐明今后的工作任务;修改各组织的章程;选举产生新的领导机构,注意老中青的结合。他还特别对工会提出修改《工会法》的建议。
    座谈会结束后,全总机关领导小组便积极开展工作,组建筹备“工会九大”领导机构,开展筹备工作。1978年4月22日,全总第八届第七次执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恢复正常工作。在会议上,时任全国总工会常务副主任、书记处书记、主持全总日常工作的马纯古作了专门讲话。他指出“工会九大”不仅要“拨乱反正,弄清工会的路线是非”,更重要的是明确“无产阶级专政下为什么要组织工会”“组织工会干什么”“工会工作的根本原则”。马纯古代表全总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工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是“由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是阶级斗争的需要,党的需要,工人群众的需要”。工会工作的具体任务是通过阶级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以生产为中心,发动群众搞好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关心工人生活;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革命化的产业大军。至于工会工作的根本原则,马纯古将其总结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
    他的意见一方面体现了对“文革”以来工会工作错误路线的批判,表现出对工会工作拨乱反正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思想上还受到一定的束缚,尚未完全摆脱“左”的思想的影响,如仍然强调工会工作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刘少奇等人的工运思想是“错误的”,等等。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这些看法,很可能有片面性,甚至有错误。我们只是想和同志们交换意见,抛砖引玉。”因此,可以说全总八届七次执委扩大会议确立的这些议题以及民主的工作作风为“工会九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思想引领。
    全总八届七次执委扩大会议结束不久后,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在这次会议上作了报告。他从当时的形势、关于加快实现工业现代化、揭批“四人帮”以及关于工人阶级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对工人阶级的要求。他提出“各级党委应该加强对工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进一步动员工人阶级在新的长征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全体劳动模范“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总任务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为迎接工会九大的召开做出贡献!”与会劳模则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120名劳模共同发表决心书,要“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革命加拼命,无往而不胜”。可以说,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的举行为“工会九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群众动员。
    1978年“五一节”,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向全国发布了召开“工会九大”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工会九大”将在当年10月召开,大会的任务是“进一步动员全国工人阶级,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和审议第八届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修改中国工会章程,选举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的领导机构”。五月底、六月中旬,党中央先后转发了《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和名额分配方案》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组成方案》。前者详细说明了代表条件、代表名额、分配原则、代表产生办法,后者对九届执委会中的执委、候补执委及分配比例和产生办法进行了规划。这些举措为“工会九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组织基础。
    8月2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工人日报》复刊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人日报》是群众性的报纸,它承担着向工人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工人群众积极投入革命运动的任务。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向工人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宣传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加强工农联盟的宣传;宣传和推动工人群众努力学习政治、学习经济、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介绍科学技术知识;宣传工人运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介绍工会工作经验等。对于《工人日报》提出其当前任务是“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积极宣传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工会九大”的任务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因此,《工人日报》的复刊为“工会九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舆论准备。
    在“工会九大”的筹备过程中,党中央对之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全总的每次会议,党中央都会派人出席或要求全总提交会议纪要。就在“工会九大”即将召开之前,党中央还审阅了全总的工作报告草案,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党中央的这些意见核心精神就是要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的胡乔木对“工会九大”报告草案做了非常详细的批示,可以说是逐字逐句地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认为“工会九大”工作报告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例如“工会有个消亡问题,说工会十七年主席路线占主导,恐怕不能令人服气。”“工人团结还是个问题。工农团结也不是空洞的话,有实际内容。”他指出工会接受党的领导,但“工会和党不能互相代替,工会利益和党的利益一致,这不表明可以用党的组织可以代替工会”。他还提出报告一定要突出工人阶级面临的伟大任务,能够提升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否则“报告就没有生命”。
    胡耀邦也密切关注着“工会九大”的报告草案。在1978年8月召开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会负责人会议上,胡耀邦专门对“工会九大”的报告草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强调“工会‘九大’最主要的应该把两大事情搞好。第一,写出一个很好的报告来,这个报告应成为我们新时期动员工人阶级努力奋斗,工会工作在新时期怎么搞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第二,要组织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即全国总工会的执委会。”对于报告草案的内容,胡耀邦提出三点意见。第一部分,要对中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历程有所呈现,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客观实际中提炼历史经验指导当前的工会工作。第二部分,重点强调中国工人阶级新的伟大使命,具体内容为要掌握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要造就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要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巩固工农联盟、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高工人阶级继续革命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第三部分,说明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作方法。胡耀邦指出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应当与党的总任务相衔接。对于工会工作方法,需要突出解放思想。“你们工会的报告该讲就讲,让中央批么,要敢讲嘛”。工会工作要突破过去的枷锁,加强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提高工人思想政治觉悟,让工人学政治、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要突出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内容,更要强调工会维护工人利益的作用,切实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最后他还鼓励工会干部,“把大问题搞清楚了,小问题你们就大胆干么,鼓足干劲干么。”
    胡乔木、胡耀邦等人的指示实际上反映了党中央对“工会九大”的高度关注。他们对“工会九大”报告的编写指导,基本上体现了党的十一大以来,不断推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方针路线。这使得“工会九大”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也是工会工作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积极贯彻与落实。在全总近半年的悉心筹备下,在党中央的密切关注中,“工会九大”可谓是万事俱备,静待召开了!
    二、“工会九大”的召开
    1978年10月11日,万众瞩目的“工会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是距“工会八大”之后时隔二十一年再次召开的全国工会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1967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等30个产业工会,代表了全国5000多万工会会员。大会得到了举国上下的关注,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大会开幕前发表题词,称赞“中国工人阶级有志气、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全国科协、大寨公社、北京市少先队等组织和机构向大会发来祝词或贺电。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作了题为《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的致词。致词的主题可以归纳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致词指出,林彪、“四人帮”对于工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他们将工会组织和工人团体作为篡党夺权的工具,煽动工人搞派斗、搞武斗,停工停产,反对企业管理人员、劳动模范、积极分子。他们的这些行径,导致生产计划无法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完全失效,规章制度成为摆设,劳动纪律废弛委弃。因此工会组织要坚决肃清林彪“四人帮”在工人队伍中散布的流毒和造成的恶果。只有实现彻底的“拨乱”,才能达到真正的“反正”。
    致词接着指出“反正”的方向——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它既要改变生产力落后的局面,也要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管理方式,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全国各阶级、各行业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改革,不仅是经济上的改革,还有制度上、组织上的改革。早在1978年7到9月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就已经提出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改变。邓小平在致词中强调,在这一场伟大变革中,工人阶级要起到模范先锋作用,因为工人阶级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各工会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投身到改革中来。党中央希望“工会九大”能够“对当前的形势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团结全体会员,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基础上,为迎接这一伟大任务而斗争。”
    邓小平的致词在提出工人阶级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导思路,归纳起来就是“解放思想”。首先,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他提出“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或经理负责制,要建立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在这种制度下,工会的职能就是要“教育全体会员维护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领导,维护生产指挥系统的高度权威。”致词同时也强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的重大问题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在这些原则面前,工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工作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出既保障工人当家作主权利,也能维护企业管理顺利进行的工作思路。其次,致词当中特别强调了工会保障工人福利的职能。“工会九大”之前,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但在执行过程中,各级工会基本上都是“以生产为中心”,忽略了职工福利等工作。致词指出,“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工人的福利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增长,而只能在生产增长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长。但是这决不能成为企业领导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尤其不能成为工会组织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不仅工会要关心工人福利,企业管理者也要关心工人福利。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致词指出密切联系群众需要立足工人阶级立场,“使广大工人都感到工会确实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工人信得过的、能替工人说话、替工人办事的组织。”工会干部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大公无私,服从调动,爱厂如家”,在这些方面成为模范,才能去教育群众。工会中的干部都是如此,工会才会在工人队伍中具有威信。工会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可见,致词中关于工会密切联系群众的阐述是实际的、是具体的,为众多仍处于迷茫之中的工会干部提供了清晰的思想指导,有力地帮助了工会干部廓清思想迷雾。
    此外,致词还从国际主义的角度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担负的责任,即“要进一步加强同全世界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团结,支持他们反帝、反殖、反霸,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以及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也要“虚心学习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加快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在“工会九大”上的致词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文革”结束后,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任务,是一份指导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奠定了“工会九大”的基本精神,也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提供思想指导。邓小平“工会九大”致词中包含着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精神也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先声。
    倪志福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他的报告首先从历史角度回顾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历程”,简明扼要地指出工人阶级从“工会八大”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四人帮”的激烈斗争,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是中华民族最革命、最坚决、最忠诚、最无私,特别能战斗的一支主力军,在整个中国革命历程中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发挥了领导阶级的伟大作用。”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该报告总结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五条历史经验。首先“必须坚持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因而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其次,“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阶级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以高度负责的国家主人翁精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再次,“工人阶级必须不断巩固自己队伍的团结。”工人阶级能够取得各种胜利,依靠的是“内部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实践证明,工人阶级只有不断增强和巩固自己内部的团结,才能发挥整个阶级的巨大威力,才能团结广大工人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胜利地进行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斗争。第四,“工人阶级必须同农民结成巩固联盟。”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工人阶级都全心全意支持农民的革命行动,支援发展农业生产。工农联盟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力量源泉,也将是胜利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最后,报告提出“工人阶级应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保持改造自我的清醒认知,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觉悟,这样才能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报告中所提到的这五点,与其说是历史特点的回顾,毋宁说是“工会九大”对工人运动基本原则的确立。一言以蔽之,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一致,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水平,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明确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后,报告对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新任务进行了阐述:“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新的长征,是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这个总的历史使命下,工人阶级又面临着几项具体的时代使命。
    第一,不断提高政治觉悟,这是工人阶级面临着的政治使命。工人阶级要有政治意识,要能够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讲政治纪律,维护发展安定团结的形势。发扬“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严守纪律、服从调动、爱厂如家”的光荣传统,保持无产阶级本色。
    第二,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工人阶级面临着的经济使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无疑是最为根本的。而发展经济,其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人阶级必须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创建一支掌握现代化技术、管理最先进技术设备的工人队伍。这一论断对把人们从否定科学的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造就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这是工人阶级面临着的教育使命。这一点与第二点在思想上是贯通的。工人阶级要想完成经济使命,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必须通过各种学习才能获得。因此要培养足够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则是从实践中发现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两种途径并行不悖,都属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这一论述肯定了科技人员、教育人员的工人阶级属性,其也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
    第四,支援农业现代化,在新的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这既是一项经济使命,同时也是一项政治使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离不来农业的支持,因此工人阶级也与农民阶级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工业要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工人阶级应当大力支持农民阶级,实现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共同为实现四个现代努力奋斗。
    第五,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加强同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团结,这是工人阶级面临着的国际主义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给予了中国社会建设以很大的帮助,因此新时期的工人阶级要保持同他们的友好交往,同时虚心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过程中,经济建设在这一时期也要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的状态中转向对外开放。因此,工会工作在这一时期也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对外交流。
    在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后,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遵循党的十一大路线,团结、教育、吸引广大职工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参加企业管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指出要从“加强对工人群众的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吸引工人参加管理,保障工人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把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心群众生活,保护工人利益”“把各级工会组织切实整顿好、建设好”五个方面具体落实。这实质上是全面囊括了工会的教育职能、参与职能、建设职能和维护职能,并要求加强组织建设以保障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
    可以说,邓小平的致词和倪志福的报告从党的思想指导层面和工会工作具体层面共同形成了“工会九大”的主体精神。即思想上要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工作上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这对于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还在大会上发表书面讲话,重点论述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属于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内部要“巩固地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其实早在当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党就扭转了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精神的发扬。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这一论断,纠正了长期以来将专业科技人员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对立起来的错误路线。工会九大对此精神的贯彻和发扬,对工会工作的拨乱反正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还对《中国工会章程》进行了修改。新的章程对工会的地位与作用、工会在新时期的工作方针、工会会员、工会的组织制度与机构等内容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总执行委员会,倪志福、马纯古、朱学范等一百九十三人当选执行委员,于漪等八十五人当选候补执行委员。在全总九届一次会议上,倪志福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朱学范、马纯古、康永和等十人当选副主席,李瑞环、王林鹤等十八人当选除主席、副主席之外的常务委员。
    1978年10月21日,“工会九大”会议的最后一天,朱学范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致闭幕词。他指出“工会九大”是一次“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盛会”,通过“工会九大”“我国工人运动的方向进一步指明,工运路线的是非已经澄清,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已经确定”,中国工会将“解放思想,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说空话,不说假话,多干实事,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工人服务,扎扎实实地做出成绩来,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做出新的贡献。”至此,为期十一天的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三、“工会九大”的历史意义
    “工会九大”是在“工会八大”之后时隔二十一年之久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是在党、国家以及工会工作即将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工会九大”对工会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分析了中国工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新时期中国工会的任务,是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伟大的新起点”。“工会九大”首先从思想上廓清了“文革”以来对工会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对所谓“工运黑线统治”的路线进行了批判和修正,使得广大工人群众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增强了做好工会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来。
    “工会九大”对中国工会的地位、性质、任务做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工会是党的助手,要努力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围绕党的政治任务安排自己的活动,加强对工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在履行职能时务必紧密围绕工会的根本性质展开工作。工会要教育工人群众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下工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本质上也是要明确工会维护职能与建设职能的关系。工会的各项职能必须紧紧围绕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展开,这是党的中心任务。工会作为党的助手,要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使工人阶级认识到自身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主力军,要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工会九大”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历史经验及教训,为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得到恢复。例如,劳模运动是工人运动历史上非常宝贵的一项经验,但1960年“文教精英会”之后,全国的工人阶级就再未进行过劳模表彰[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通常也将其视为一次劳模表彰大会,但这次大会主要针对的是科技工作者,授予的称号也是“先进科技工作者”。]。“工会九大”则将这一优良传统重新发扬。在大会开幕前曾举行劳动模范座谈会,听取劳动模范的意见,并通过他们动员广大职工为“工会九大”的召开做准备。邓小平在致词中更是提到“在明年召开工交、基建、农林、财贸、文教、科技战线的全国劳模大会”。通过恢复劳模表彰这一优良传统,实现动员广大工人阶级投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真正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工会九大”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先声。“工会九大”结束后不久,党中央就先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其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工会九大”的致词和报告中已有体现,如肃清“四人帮”思想流毒,正确认识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职能,动员工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等都需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落实。
    受历史局限,“工会九大”的一些报告也体现出“左”的思想的延续。例如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以革命化统帅现代化,不断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在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积极参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这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对党及工会各项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也正是因为“工会九大”暴露出工作中仍有“左”的思想残留,随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会旗帜鲜明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所以说“工会九大”在一定意义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先声,为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好铺垫。
    在“工会九大”以及稍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之下,中国工人阶级以高昂的热情重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取得了新时期的伟大成就。

责任编辑:刘芳